新博2注册

新闻动态

用爱照亮“星星的孩子”(民生一线)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49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本文转自:人民日报

消除认知误区 早发现早干预

用爱照亮“星星的孩子”(民生一线)

本报记者  游 仪  姜泓冰  王  者

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“世界孤独症日”。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,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障碍、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。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无法与他人建立或维系情感关系,如星星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,因此也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。

对于孤独症,大众有哪些认识误区?如何尽早识别与干预孤独症?针对这些问题,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
树立对孤独症的正确认知

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、主任医师黄颐看来,孤独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状态,而是一个谱系障碍。这意味着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,有的孩子可能症状较轻,能够正常上学、独立生活,有的则需要更多帮助。

“孤独症并不罕见,患者也非拒绝社交,而是存在社交模式异常。”黄颐举例道,10岁女孩敏敏总在角落玩手指,但当老师用她喜欢的恐龙玩具互动时,她也会主动交流。部分患者会通过特殊方式表达需求,如拉着别人的手去拿物品,或对感兴趣的话题表现出强烈分享欲。她认为,经过社交训练、通过兴趣引导建立沟通,孤独症患者能主动发起简单对话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孤独症并不是由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的,而是先天遗传易感性和后天环境触发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,遗传因素占70%至95%。

药物是否可以治愈孤独症?黄颐说,针对核心社交障碍尚无特效药,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社交技能的干预训练和个性化教育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